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SFI
动态
出版物
中国必须要有硬预算约束
时间:2012-01-06 作者:钱颖一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在我们反思金融危机、思考全球治理和中国角色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归最基本的市场经济的原则,那就是要有严格的财务纪律,包括财政纪律、货币纪律和金融纪律三个方面

  先说财政。十年前,中国的财政收入为1万多亿元,2011年会冲向10万亿元。财政收入成绩斐然在一定意义上是好事,但同时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

  其一,财政收入增长如此之高,政府却仍然是每年均有赤字。这说明承诺和支出的比收入的更多。其二,在财政收入增长这么高的情况下,仍然还有很多地方财政困难,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问题仍然还在加剧。其三,更关键的是,今后十年财政收入增速必然会放慢。如果政府继续以过去支出的方式做事的话,矛盾会更突出,会引发大的危机。

  再看货币。广义货币M2与GDP之比在2003年达到150%的高峰后,接下来的五年都在缓和下降,这本来是一种比较好的情况。但是,2008年以后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导致了M2与GDP之比较大幅度的反弹。这个趋势仍然在继续。

  再看金融,情况有喜有忧。有些方面我们的财务纪律非常严谨,比如家庭的房屋抵押贷款首付非常高。我们的问题不是出在这些方面,而是出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一些行业一些贷款类型,特别是牵扯到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等,地方融资平台,民间信贷,体制外循环等等,潜在的问题很多。

  以上的这些例子说明,往前看中国经济确有很多值得担忧之处。

  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研究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从中概括出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即财务纪律松弛的现象。他早在1979年系统性地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专门引进了一个术语,叫做“软预算约束”。这被广泛认为是计划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软预算约束的根源是什么呢?在研究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个判断是,软预算约束与企业所有制有关。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更可能出现松弛的财务纪律,而私有企业不太会出现软预算约束,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目标不单纯是财务的。此外,造成软预算约束的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融资过于集中、企业规模过大,即大而不倒等等。

  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照样产生软预算约束。

  在我们反思金融危机、思考全球治理和中国角色的时候,我们应该回归最基本的市场经济的原则,那就是要有严格的财务纪律,包括财政纪律、货币纪律和金融纪律三个方面。

——文章发表于2012年01月06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