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SFI
动态
出版物
银行不良资产“一升一平”,风险可控
时间:2012-12-24 作者:连平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  连平

        2012年,受到内外部需求下降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持续“双降”的局面开始改变,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虽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及部分地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仍不容忽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还有继续小幅下行的可能,但随着国内经济逐渐走稳,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相关贷款风险的释放,以及行业拨备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将处于可控水平。

一、资产质量出现波动,风险总体可控

  2012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反弹态势,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但行业拨备水平有所提高,不良贷款率也继续处于相对低位,整体风险可控。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一升一平”

  从整个银行业的情况看,2011年3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比年初上升了509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0.95%,与年初基本持平。再以上市银行为例,截至2010年3季度末总体不良贷款余额为3899亿,较年初上升约181亿,而去年同期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降幅超过200亿;不良率方面大型银行仍呈现下降态势,而中小型银行则出现一定分化,加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91%,继续较年初下降6个基点,显示出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仍处于行业前列。作为规模较大的全国性银行,上市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较为独立,风险管理技术也较为领先,同时在贷款投放、资金监管和贷后监控等各个风险管理环节所受到的外部影响明显弱于以城商行为代表的地区性银行,因此有更为良好的资产质量表现。

图4-1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定期报告

  整体来看,当前中国银行业相对较快的贷款增速仍对不良贷款有一定的稀释作用,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增长接近12%,但仍略低于贷款16%的增速水平,行业不良贷款率较年初略降至0.95%,继续处于1%以下的历史低位。

  2、不良贷款生成率明显反弹

  不良贷款生成率的明显反弹成为2012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趋势性变化的根本原因。16家上市银行201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平均不良生成率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达到0.15%,较2011年6月末反弹了20个基点。从具体机构来看,不同类型的银行在不良贷款生成率指标上仍有一定的差异,大型银行反弹不多且绝对值相对较低,其中农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生成率依然保持负值。

图4-2 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定期报告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变动趋势发生改变并出现机构间的分化,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虽然多数企业仍保持相对较强的偿债能力,但不同类型行业和企业之间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产生向下拉动的作用;二是大型银行在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市场中的份额相对较大,虽然近年来中小客户贷款增速较快,但其在信贷组合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与中小银行相比,其客户对经济波动风险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强。

  3、抗风性能力有所提升

  2012年,虽然银行业盈利增长出现放缓,资产质量持续好转的趋势也发生改变,但在主动提升抗风险能力策略和拨贷比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的双重影响下,商业银行加大了提取拨备的力度,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继续上升。3季度末,我国银行业的总体拨备覆盖率为290%,比年初的279%提高了11个百分点,行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上市银行的情况看,拨备覆盖率变动趋势与银行业略有不同,虽然三季度末平均拨备覆盖率仍高达318%,但较年初下降了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继续较年初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中小银行拨备水平则大多出现了下降。即便如此,上市银行抗风性能力还是在银行业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从另一个用于衡量拨备水平的拨贷比指标来看,2012年3季度末上市银行的总体水平为2.63%,已经超过未来2.5%的监管达标下限,但这依然主要得益于大型银行的高拨备率。

  中小上市银行与大型银行拨备策略出现分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小银行总体拨备覆盖率较高,2011年末平均拨备覆盖率即超过350%,远高于150%的监管底限,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二是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拨贷比要求在2016年达标,为中小银行选择拨备策略提供了时间弹性;三是盈利增速明显放缓对中小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压力,而适当释放拨备成为现阶段平滑收益变动的现实选择。

图4-3 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定期报告

  4、关注和逾期贷款延续上升走势

  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商业银行贷款组合的潜在风险水平。2012年,在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的同时,银行业关注和逾期贷款余额也延续了2011年起的上升态势,显示出经济增速放缓不但对资产质量有现实的影响,也对银行业未来的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仍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上半年逾期贷款总量也由2011年末的4025亿元,上升至5283亿元,余额增长达1258亿元,增幅超过30%。相比较而言,关注类贷款的变动趋势好于逾期贷款,上半年关注类余额增长288亿元,增幅已经较2011年下半年的580亿元有较为明显的放缓,且有7家银行上半年关注类余额出现下降。

图4-4 部分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定期报告

二、重点领域风险出现新的变化

  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状况总体保持可控,同时其变动趋势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曾经受到外界普遍质疑的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继续保持稳定,而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一些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则成为不良资产发生的重点领域,尤其是部分沿海地区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快速上升引起了行业的重点关注。

  1、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

  经过各参与方两年时间的努力,平台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并未出现之前市场所普遍担忧的平台贷款集中还款期不良率快速升高的状况。无论从贷款质量还是从平台本身的还款能力来看,均已经得到大幅的改善。

  第一,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持续下降。

  根据国家审计署披露的数据,2010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总计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8.5万亿元。在2011年的集中整改后,商业银行通过退出和重分类等方式,使平台贷款增长得到初步控制。2011年9月末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0545家,平台贷款余额为9.1万亿元。其中,已退出平台、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的约2000家,贷款余额接近3万亿;仍按平台贷款管理的约8000家,贷款余额超过6万亿左右。

  虽然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我们预计,平台贷款余额将较2011年有所下降。一方面,以2010年集中整治期间披露的金额和还款计划测算,12年还款本息合计达到全部平台贷款的17.2%,金额接近2万亿元。且从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看,平台公司一般能按进度足额归还本息,因此存量平台贷款余额将出现一定下降。另一方面,下半年起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部分符合监管要求的高层级平台贷款有所增长,但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态度均较为谨慎,贷款增幅有限。总体看,全年平台贷款总量会有1-1.5万亿的降幅。

  第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管理更趋规范。

  2012年初,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平台贷款的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不变,并继续对融资平台采取名单制管理,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类划分。在此基础上,结合“稳增长”政策,要求银行对平台贷款实行支持、维持和压缩的差异化政策。其中,支持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允许其新增贷款;维持类的贷款可以保持在现有水平;压缩类则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退出的力度。

  第三,地方融资平台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还款能力有所增强。

  2012年,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并未因平台贷款治理工作的持续而受到影响,债券和信托融资市场已经成融资平台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对银行贷款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效应。据统计,截至11月融资平台发行各类债券5792.8亿元,已经高于2011年全年4257.4亿元的发债规模;而前三季度,融资平台通过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项目余额达390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规模增长超过1100亿元。

  虽然平台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并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善,但融资渠道的拓宽从客观上看,有利于提高其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有助于平台公司平稳渡过2012-2013年的贷款集中偿还高峰期。

  2、房地产贷款质量底部企稳

  2012 年,中央多次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探底,新开工面积增速降幅持续扩大。但在开发商加大推盘及两次降息等因素影响下,房地产行业整体呈现成交回暖、价格止跌回升的局面。随着成交量的回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商业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质量也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第一,调控政策依然是主导房地产走势的最关键因素。

  2012年,政策层面对投资投机需求的打压和对合理自住需求的支持呈现出空前的分化。一方面,土地、行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渐细化升级,合力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部分城市涉及限价、限购的微调政策一经出台即被迅速叫停。另一方面,合理自住需求得到政策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央行均明确表示支持居民合理购房需求,优先保证首次购房家庭贷款,在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上会体现优惠政策,同时,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工作也持续进行。

  在消费者购房意愿回升以及在“稳增长”的政策推动下,各地近40个城市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台了楼市微调政策。受此影响,2012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量虽然仍呈负增长态势,但各月累计降幅持续收窄,自3月起主要城市成交量呈回暖态势。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0%,降幅比今年1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3314.0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比今年1季度收窄9.4个百分点。

图4-5 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CREIS

  第二,房地产贷款增长回升,质量保持稳定

  在2011年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后,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控制力度,而在市场成交低迷的情况下,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长也开始趋缓。2012年二季度起,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放大和价格反弹,房地产贷款增发乏力的状态有所改变。截至2012年9月末,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12.2%,比上半年高1.9个百分点,地产开发、房产开发和个人购房贷款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回升。而受到政策重点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61.7%,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60.2%。

  房地产贷款质量得到两方面正面因素的支持,在2012年继续保持稳定。从客户端来看,宏观调控政策虽然给房地产开发机构带来了经营压力,但通过产业内重组和拓宽资金渠道等方式,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而随着房地产市场需求的良性释放, 企业层面的资金面进一步宽松,有利于房地产贷款质量的起稳。从银行端来看,商业银行近年来严格执行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的策略,且存量贷款抵押率较高,无论是对公房地产贷款还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抵押率在6成以下的贷款占比较高,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价格的小幅走低并未对贷款质量造成实质性影响。

  3、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有所抬头

  2012年,受到内外部需求变化的影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业银行对这些行业的授信政策也发生了改变,使之成为不良及潜在不良(关注和逾期)贷款增长的重点领域。

  第一,钢贸行业不良贷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作为依附于钢铁行业的流通环节,钢贸行业的起落与钢铁行业的相关性极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投资增速的下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断加剧,钢材销售价格和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极大压缩了钢贸商的利润空间。

  由于商业银行对钢贸行业的总体风险敞口较大,据统计2011年钢贸行业贷款余额达1.89万亿元,占总贷款比例高达3.5%,在行业发展环境恶化的情况下,银行普遍对行业内企业采取了收缩贷款的策略。而钢贸行业内企业贷款大多采用互保联保的模式操作,对单个企业的收贷行为很快引起了大面积的连锁反应,使该行业上半年不良贷款出现快速增长,引起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方的普遍关注。

  第二,部分亲周期和产能骤增行业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2012年,部分商业银行曾经大力支持的亲周期行业出现了一定的经营困难,还款能力有所下降,一部分贷款出现逾期或划入关注,时贷款组合的潜在风险有所上升。

  一是航运和与之相关的造船行业。由于全球经济增速继续回调,客货运量和客货周转量增速出现下滑,航运业运力供给与需求相比明显过剩迹象。虽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措施,规范航运市场,推动航运企业的健康发展,但行业利润依然出现快速下滑,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受航运业不景气的影响,造船行业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新增订单大幅减少,撤销订单的数量则快速增加。由于新船成交量连续18个月低于造船完工量,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大幅下降,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手持订单不足我国造船业1.8年的工活量。按手持订单交付期推算,2013年大部分船厂船位缺口较大,部分船厂已经无法保证今年下半年的开工需求。

  二是光伏产业链企业受境外市场“双反”影响巨大。光伏行业曾经是银行资金投入的重点转型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且产品主要在欧美市场。2012年,美国商务部终裁决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高额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对光伏行业影响巨大。目前,占出口份额六成以上的欧洲市场也已经对中国相关产品进行“双反”立案,一旦做出不利裁决,对行业影响更大。对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加快国内市场的培育,光伏发电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量已超过2011年的3倍,但这仍不足以弥补国际市场对光伏产业链的负面影响。据此,商业银行对相关企业的授信政策更趋保守,经营和融资环境的变化也进一步推高了行业的潜在风险。

  4、重点区域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贷款问题凸显

  小微企业是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近几年来在监管部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但受到信用环境建设和风险管理手段的制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潜在风险,并从2011年起逐步开始显现。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小微企业贷款质量有较大的反弹压力,虽然小微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中占比仍相对较低,但短期内不良余额的明显增加仍对整体贷款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2年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4和64亿元,这两类机构不良贷款增幅占银行业的60%以上。我们认为,当前外部宏观经济环境是引发小微企业信贷(包括经营类个贷)新增逾期和不良贷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且借款人订单减少、业务发展减缓导致收入、利润下降的影响最大。同时,小企业贷款对担保行业的依赖度较大,近期由民间借贷引发的担保行业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微企业业务的资产质量。

  在部分地区小微企业风险问题抬头的同时,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信用卡等消费类不良贷款也有上升的趋势。一方面,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政策的要求,主动加大了消费类贷款相关的发展力度,虽然不良率仍相对稳定,但业务基数的扩大推高了不良贷款绝对额的增值。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经营业绩的下降,也影响到了一大批企业主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消费和还款能力,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个人不良贷款的增长。

三、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展望

  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增幅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显示信贷资产风险在经过较为集中的释放后,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暴露。2013年,在宏观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将趋缓,预计一季度将成为本阶段不良贷款增长的最后高峰期,之后增速会随着宏观经济走稳而有所下降,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在700-900亿左右,不良贷款率增幅在0.1%以下。

  未来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和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贷款的走势仍是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其中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贷款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最多,可能推动不良贷款余额的继续反弹。总体来看,控制特定领域贷款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房地产和平台贷款则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

  1、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短期继续优化,中长期趋势仍有待观察

  在经历了今年集中还款的考验后,平台贷款整体情况和未来发展态势渐趋明朗。短期内,随着宏观经济走势趋稳、投资水平的逐渐回升、存量平台贷款及降低以及平台公司融资渠道的拓宽,平台贷款质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处于可控范围内。

  中长期看,平台贷款仍存在一定隐忧,其变动趋势仍需关注。一是融资结构的改变并未改善平台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大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未来现金流入有限,未来还款对政府支持的依赖度较高。二是部分低层级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较弱。2012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率持续下滑,税收收入也随之降至低增长区间,不同层级政府直接的收入差距较大,同时部分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区受到房地产和投资政策的影响波动明显。三是政府换届后存在新一轮投资偏热的风险,可能对平台贷款风险增大带来压力。四是平台债务在银行系统的集中度依然较高。虽然平台公司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但除了银行贷款外,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对债券等其他融资工具的风险暴露依然较高,这种隐性化参与方式的也要引起充分的关注。

  2、房地产贷款结构继续转变,未来质量仍将保持平稳

  总体来看,商业银行通过近几年对房地产行业信贷持续采取较为谨慎的信贷政策和从严的风险管理措施,行业房地产贷款占比已经出现了一定下降。由于房地产业仍然是中国的支柱行业之一,我们认为房地产贷款占比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不大。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房地产贷款的发展结构将出现一定变化,一是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的加大,保障房开发贷款的增长更趋明显,而普通开发贷款增长可能继续降低;二是普通开发贷款将出现向行业领先位置开发商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中小开发商融资的难度会加大;三是个人居住需求的按揭贷款继续成为个人贷款领域支持的重点。

  2013年房地产市场调控虽然不会放松,但房地产行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整合将继续推进,大型开发商的实力和融资能力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房建设也将为房地产行业带来大量的增量资源投入。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基于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政策相对谨慎和存量贷款抵押率较高的判断,2013年房地产贷款质量走势也将相对平稳,但不排除个别中小型开发商继续由于资金问题而出现不良贷款的可能,但总体影响不大。

  3、特定领域不良贷款变化趋势仍值得关注

  2013年,宏观经济走势会趋于平稳,但受外需冲击较大的小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的企业在短期内仍无法摆脱经营的困境,其资产质量走势仍是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最关键因素,仍值得关注。

  一是沿海地区外向型小企业不良贷款仍可能惯性走高。由于其他地区小企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受到外需变动的影响不大,因此沿海地区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向内陆扩散的可能性较小。2013年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仍会有小幅增长。

  二是特定行业贷款问题仍有隐忧。除了钢贸行业不良贷款暴露比较充分外,光伏、航运和造船等行业贷款在2012年大多还处于关注类区间,并未划入不良。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这些行业国内市场的培育,但行业内部整合不可避免,而在整合过程中产生不良资产的可能性较大,应成为2013年银行重点关注的潜在风险点。

  三是个人消费贷款质量将趋于稳定。由于消费类不良贷款的增长也受到银行主动风险控制行为的抑制,居民收入的提升也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还款能力,预计2013年不良贷款增幅将出现下降。同时个人消费贷款不是信贷资产的主体,即使不良贷款有小幅增长也不会对整体资产质量产生根本性影响。

四、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

  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不良贷款管控能力,确保资产质量安全。

  一是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继续密切关注小企业、钢贸、光伏、个人经营性贷款、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和重点企业的经营情况,对可能出现逾期或不良的信贷业务提前制定防控措施。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理财、托管、投行、离岸等表外业务、特别是承兑汇票、信用证等管理相对薄弱的表外授信业务环节的风险状况,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工具。

  二是进一步加强存量不良贷款的减退和加固工作。在全面风险排查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形势、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减退加固措施,切实发挥减退加固工作主动管控风险、降解风险的作用。同时,着力加大对逾期贷款的管理力度,有效遏制不良余额增长态势,降低不良生成率,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安全。

  三是调整贷款投向,从源头上控制不良贷款增长。商业银行要吸取08、09年期间信贷大幅增长期间风险有所累积的经验教训,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进行前瞻性研究。要在信贷政策和信贷投向上进行积极的调整,在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按照总量适度、科学投放和重点倾斜的原则,合理投放信贷资源。

(作者:连平 许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