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SFI
动态
出版物
刘晓春履新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时间:2019-01-16

  在2018年4月辞任浙商银行行长后,刘晓春于本月正式加盟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任副院长,同时兼任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SFI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机构,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金融专业智库,在国内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并逐渐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国际金融为特色的研究道路。2018年12月,SFI设立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旨在研究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工具、新的管理架构以及综合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造等,为监管、金融机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建议和参考。

  此前在浙商银行时,刘晓春就曾多次强调“做普惠金融要善用金融科技”。此次加盟SFI,意味着刘晓春在告别银行系统大半年后,将潜心在金融科技领域开展研究。

两度临危受命的银行业“老兵”

  刘晓春本科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现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系,在银行业中磨砺30多年,具有丰富的业务实操和管理经验。

  大学毕业后,刘晓春进入中国农业银行系统,曾是农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三人筹备组成员,后独立筹备了农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在农业银行他经历了从县支行到总行各层级机构的管理岗位;做过本币业务和外币业务;做过研究工作,也做过经营工作;有境内工作的经验,也有境外工作的经验。

  凭借扎实的业务实操能力和独特的管理能力,刘晓春于1999年10月调任农行香港分行副总经理,负责香港分行的业务经营。当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农行香港分行经营困难。

  最初,刘晓春认为香港分行是家没有门店的楼上小银行,要以做中小企业业务为主。但在抵达香港后,通过了解分行经营管理状态和当地市场状况后,他推翻了最初的设想,在2000年初提出停止按揭贷款业务、小企业业务,只做银团贷款等措施。另外,结合香港与内地不同的经济和用工环境,刘晓春也相应调整了管理方式。综合了业务和管理条线的改弦更张,香港分行当年便实现了盈利。

  2004年4月,刘晓春调回内地,任农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直到2010年7月,刘晓春重返香港,任香港分行总经理。此时,香港的经济环境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还不是很好,如何进一步发展是摆在眼前的课题。相比1999年的“临危受命”,2010年的香港分行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由于中国恢复世贸成员地位,外贸进出口爆发式增长,其业务多为贸易融资。刘晓春就任后,除大力发展原有的贸易融资业务外,大力发展银团贷款牵头行和债券主承销业务,提高市场地位,还立足银行的长远规划和布局,从“零”出发,发展个人银行业务。通过几年努力使农行香港分行位列香港前十大行。

  2014年7月,刘晓春经组织安排,加入浙商银行,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为进入转型阶段的浙商银行制订了“全资产经营战略”。

  作为银行一线“老兵”,刘晓春对于银行业在全资产负债管理新时期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银行以往的资产负债管理总体是管住了表内业务,适当兼顾表外业务,但兼顾得比较有限。今后银行业要全面进入“全资产负债管理”新时期,也就是说资产负债管理应是全覆盖、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要覆盖全部银行业务,既要包括表内的资产、负债、权益,又要包括表外的担保与承诺、代理投融资及其他代理业务。

笔耕不辍的“网红”专栏作家

  在繁忙工作之余,刘晓春笔耕不辍,立足自身实践与体会,结合时下热点,围绕宏观管理、金融科技、经营管理和经营理念等话题,不断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作品多发表于《中国金融》《清华金融评论》等期刊,以及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新、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等主流媒体上。

  此外,有媒体人士评价,刘晓春的专栏文章视角独特,且行文灵动活泼,深受读者喜爱,是“网红专栏”。例如,在《千方百计放贷款(上): 奇葩的抵质押物》中,他“耿直”地透露银行放贷款有种种制度和规定约束,以及如何突破制度限制去放贷款;在《辞退员工的感受》中,他回忆起在农行香港分行任职时期辞退员工的故事,描述了在富有“人情味”的中资企业氛围中,与具有商业思维的港人处理劳资关系的经过和复杂的、难以言喻的心路历程。

  刘晓春的文字打破了读者对银行家固有的“严肃”印象,更重要的是,其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大部分不熟悉银行业务的人也能理解其中的“奥秘”,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金融科技发展的清醒观察者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于新技术加快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转速度,改变了物资、信息、资金的流转方式,因而也改变了社会的运作方式。但是,一直被寄托着颠覆改造传统金融业希望的金融科技,在经过狂飙式发展后,目前已经进入了瓶颈期。

  得益于在银行业的工作实践和对新金融业态的深入观察,刘晓春对于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非常全面和清醒的理解。回顾这些年金融科技的发展,他认为,金融科技之所以遇到瓶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简单把资金流看作是整个金融;2、简单的单一技术决定论迷思;3、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监管工作没有相衔接。下一阶段,金融科技的创新,要超越简单资金流的思维局限,以金融思维来主导新兴金融科技的应用。另外,对金融科技创新的鼓励、支持,必须是在监管下的鼓励与支持。

  因此,刘晓春提出,要突破现有的瓶颈,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在金融主导下,建立五大闭环:1、解决内部管理的全面数字化,建立包括资源配置管理和业务营销、产品创新的闭环;2、突破小企业、个人业务批量式的闭环,建立个性化闭环;3、突破做一次性买卖的局限,建立长时间全流程的闭环;4、建立金融科技与人的闭环;5、建立银行业务经营和监管之间闭环。


附:

刘晓春简历

1983年06月至1986年10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研究所《浙江农村金融研究》编辑
1986年10月至1987年11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永康县支行副行长
1987年11月至1989年02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研究所《浙江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1989年02月至1992年03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信贷科科长;
1992年03月至1993年07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信贷部经理;
1993年07月至1995年09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
1995年9月至1997年4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
1997年4至1999年10月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1999年10月至2004年3月
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副总经理;
2004年3月至2010年7月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
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
2014年7月至2018年4月
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介绍

  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12月,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心的研究侧重点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工具、新的管理架构以及综合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造等,旨在为监管、金融机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建议和参考。

  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不仅是一个研究平台,也是一个交流平台。中心自身将围绕上述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和政策建议研究,并组织相关机构及人员进行实务性研究。此外,中心还将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进行分议题对接交流,促进金融科技在主流金融机构具体的数字化应用,使金融科技由理论研究、愿景研究进入到应用研究。


CF40智库体系专职研究与管理团队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成立之初,CF40以“论坛”为基础,以开展有特色的闭门研讨和内部课题研究活动为主,形成了一个富有成果的高质量交流“平台”。2011年以来,CF40在平台之下陆续成立了研究院、基金会等一系列实体智库,既有管涛、张斌等一流的研究人员加盟任专职高级研究员,也有业内富有影响力的专家加盟任专职管理人员。2018年底,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钱颖一提名,经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于2019年1月起正式担任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