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SFI
动态
出版物
研究院与论坛联合举行年度金融改革报告评审会
时间:2015-06-11

6月6日上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联合举行了CF40&SFI•年度金融改革报告评审会暨“双周圆桌”第123期,会议主题为“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在本次研讨会上半场,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局局长陆磊就“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5):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发表了主题演讲,之后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进行了评审。

在研讨会下半场,与会成员及嘉宾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次会议由CF40秘书长王海明主持。

观点摘录

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在此方针下,考虑到不同层次金融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不同,按照风险最小原则,金融要素价格是从对整体经济影响较小的部分开始逐步放开的。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中国的利率体系具有明显的双轨制特征:银行体系中的管制利率和银行体系之外的市场利率并存。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下行阶段推进改革应更为审慎。由于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且大多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在这样的阶段性特征下,须避免由于利率上行导致的过度紧缩效应。

从我国投资以及资金来源的微观结构看,利率不敏感的预算软约束部门和行业投资需求高,占用金融资源较多。一是利率不敏感行业投资需求较高;二是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的占比较高;三是国有企业融资较多,负债率较高。当前无论是一些政企信用难分的融资平台、房地产信贷的快速扩张,还是银行过度追求资产和利润扩张,本质上都是微观主体预算软约束的表现。

近期有关利率市场化改革速度“快与慢”的讨论,正反双方实际都是在强调硬化微观主体预算约束的重要性,否则,如果政策应对失当,有可能进一步放大预算软约束部门的溢出效应,加剧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效果。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培育,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敏感性,并加快推进配套改革。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嘉宾还包括:

论坛成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经济局局长方星海、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刘健、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中国财政与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巡视员魏加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徐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北京农商银行代行长张健华、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张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郑京平、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

论坛常务理事、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业务发展局局长刘勇;

论坛特邀嘉宾、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郭建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巡视员刘向耘、高华证券公司研究总监马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若恩、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任志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经济学家王君;

论坛理事单位代表、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中国农业银行资产负债部负责人李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周颖辉;

论坛特邀研究员、中银国际控股研究部主管程漫江、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高级顾问缪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