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SFI
动态
出版物
经济下行和全球产业链低碳化的应对
时间:2022-07-22 作者:王信
中国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稳经济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近期中央在财政、金融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央行也积极采取措施。总体来讲,央行采取的并非是大水漫灌的策略,而是更加强调精准、有针对性的策略,重点支持三农、小微、基础设施投资和绿色低碳发展,并对受疫情影响的地区和行业予以帮助。

  具体措施,一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市场提供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2021年底,央行比较有预见性地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今年4月份,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5300亿元。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其准备金率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这既体现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也鼓励城商行立足本土进行经营。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和消费贷款等延期还本付息,原则上不超过今年年底。2022年,人民银行将上缴1.1万多亿元结存利润,主要用于对企业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预计拉动M2增速约0.5个百分点。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2022年以来,分别下调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 0.1个和0.2个百分点。及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体现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

  针对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自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来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的首次下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银行贷款利率下行,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2022年1-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4.39%,较2021年全年进一步下降0.22个百分点,为人民银行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三是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调节作用,重点支持三农、小微和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5月,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额度和支持比例。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的支持力度。加速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绿色发展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体现出支持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通过进行碳核算和第三方认证,保证政策支持的精准度,降低风险。支持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三项专项再贷款,体现对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

促进消费、投资增长的重要领域

  稳增长势必要进一步加大消费和投资,将短期的稳增长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

  一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积极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要针对不同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地区、人群精准施策,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要更多从需求端进行政策支持,通过优先就业、消费补贴、政策保障,稳定低收入群体消费。

  针对中国线上消费发达、客户基础深厚的特征,要进一步强化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特别是在疫情隔离情况下,要更多发挥线上消费的作用。

  此外,要加快产品开发,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完善相关配套工作,通过税收和金融手段,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减少被动储蓄,增加消费。要完善县级农村商业体系和消费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消费便利性,提升农村消费。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

  投资一直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扩大有效投资,既要支持数字技术、新经济相关新型基础设施,也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稳定发展的基础。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盘活存量资产。

  要推动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个过程中,既要支持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也要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大力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具体包括: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逐步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重,支持能源领域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绿色消费,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绿色消费基础设施,如出台统一的绿色商品标识目录、开展绿色消费贴标服务等,鼓励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大对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包括低能耗、低排放建材生产与消费。

全球产业链低碳化对国际治理的影响及启示

  目前可以大体观察到以下几个趋势变化。

  从国际贸易情况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日益绿色化、数字化,能源贸易格局面临重构。这具体表现为:

  一是绿色低碳货物贸易占比上升,高碳含量的贸易下降。各国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了大趋势、大方向。近期,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急剧上升,部分地区又增加了化石能源甚至煤炭的使用。但整体来看,绿色发展仍是各国的主流趋势。

  二是绿色化、数字化协同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环境相关服务将成为服务贸易新增长极。与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货物贸易、环境技术咨询、环境标志认证等环境相关服务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三是传统化石能源贸易比重持续降低,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贸易比重将不断增加。

  四是各国在绿色、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尤其亚洲各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贸易结构有比较强的互补性,在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等方面都有很多合作机会。

  从国际竞争情况看,各国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格局将发生改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进程可能加快。

  一是发达经济体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优势将转变为产业竞争优势。

  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产业低端化和碳排放高的双重困境,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是供应链绿色化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调整趋势。跨国企业如果继续在发展中国家采购和投资,将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

  四是为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各国将强化绿色领域的国际合作。各国可在能源环保技术、优质绿色产品及环保型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发展氢能等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从国际治理情况看,绿色标准及规则将成为国际经贸规则谈判的重点。

  当前全球碳减排相关标准及规则亟待协调,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增加。比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合法性,就是当前国际社会争论的一个焦点。发达经济体凭借其在技术、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可能会继续主导全球经济贸易治理,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在绿色低碳发展的维度上,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治理问题的研究。

  未来,新一轮能源革命相关经济治理问题至关重要,必须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协调合作。当前各国际组织、多边和双边区域合作机制,都在深入探讨绿色低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快研究建立合理的绿色金融协调机制。


作者王信系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本文为作者在2022年6月18日的CF40-NRI第十三届中日金融圆桌闭门研讨会“大变局下的全球治理和中日经济”的专题讨论一“中日经济形势和全球经济治理”上所做的主题演讲,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