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SFI
动态
出版物
2019年第2期(总第40期)
时间:2019-06-28
专题
构建市场化多元化法治化民企金融服务体系/肖钢

金融开放
新一轮银行业对外开放背景下的政策重点及对海外中资银行的启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调研组

把握外资机构诉求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戴雨汐 刘立品

货币政策
美欧央行:欲罢不能的宽松——对美企高杠杆和欧央行TLTRO 的分析/王涵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基于欧央行与英格兰银行的经验/肖立晟 杨晓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基于货币发行的视角/王信 郭冬生

宏观经济
居民透支了吗?/伍戈 高莉 吴丽君

房地产税税制要素设计/侯一麟 张平 任强 马海涛

改革实践
补充养老金、资本市场、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沙雁

国际金融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国际经验梳理/郭嘉沂 张梦



构建市场化多元化法治化民企金融服务体系
肖钢
  
  摘要:中国应该构建一个市场化、多元化、法治化的民企金融服务体系,这需要在九大层面发力,包括:尽快完善支持民企服务的具体标准和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增强商业可持续性;改革现有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商业银行转型;构建多层次市场体系;发展金融科技,运用大数据等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健全动产融资体系;加快发展资产证券化;加强法制化建设,增强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此外,还需要加强三方面制度建设:一是合理调整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参数,提高风险容忍度;二是建立中长期流动资金信贷制度;三是探索构建商业银行和民企的中长期银企关系。
  关键词:民企金融服务体系
  注:作者肖钢系全国政协委员。

新一轮银行业对外开放背景下的政策重点及对海外中资银行的启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调研组

  摘要:当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面临的本土化困境存在一定的监管和环境制,也存在与外资银行自身特点相对应的主观因素,比如决策机制和风险好与中国市场的错位、本地客户信任基础薄弱等。下一步,我国银行业对开放需回归行业特殊性。对违背业务逻辑、阻碍市场发展的监管政策予以极调整;对外资行自身存在的问题,应留给市场自己解决。此外,需立足品、市场和人才体系建设,发挥外资银行优势,为更高水平的银行业对外放打下扎实基础。最后,外资银行的本土化经验也可为海外中资银行提供鉴经验。未来我们需要在战略决策、监管合规、管理制度和经营操作等方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我国海外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
  关键词:银行业对外开放 外资银行
  注:  近日,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 副院长刘晓春带队的调研组走访了多家驻沪外资银行,就我国银行业开放问题展开调研。本报告为调研的初步成果,内容基于访谈内容和调研组讨论形成,执笔人为刘晓春和杨悦珉。SFI 编辑部徐嘉翊对本文部分观点亦有贡献。本文仅代表调研组观点,不代表所属机构立场。

把握外资机构诉求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
戴雨汐 刘立品

  摘要:我国金融开放进程日益加快,但据外资机构反映,当前我国在开放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通过对外资机构进行调研访谈,本文收集归纳了其对我国金融开放的主要诉求,具体表现为,当前我国金融业开放政策缺乏相应配套细则,政策实施标准较为模糊;外资机构展业面临较多牌照限制;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八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金融开放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开放 外资金融机构
  注:作者戴雨汐、刘立品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助理。本文系作者就我国金融开放议题对十余家外资金融机构进行调研访谈的成果,文责自负。

美欧央行:欲罢不能的宽松——对美企高杠杆和欧央行TLTRO 的分析
王涵

  摘要:次贷危机后,全球央行此起彼伏地放水实际并未解决全球“缺需求”的根本矛盾。在美联储和欧央行逐渐进入货币政策收紧阶段之后,全球“缺需求”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复苏基础不牢固或又使得美欧央行难以摆脱对放水的依赖。对于美国而言,美国企业部门的高杠杆问题可能使得美联储不得不再退回至宽松。这一背景下,如果流动性预期修复的逻辑消化结束,当市场关注点回归基本面,那么可能意味着海外市场波动仍将上升。对于欧央行而言,虽然受购债上限的限制结束QE,但对经济基本面的底气其实不足,推进新一轮的TLTRO 可能是欧央行未来政策路径的首要方案。
  关键词:央行货币政策 流动性 “缺需求”  企业高杠杆 TLTRO
  注:作者王涵系兴业证券分析师,其他研究团队成员包括贾潇君、王连庆、卢燕津、王轶君、段超、卓泓等。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基于欧央行与英格兰银行的经验
肖立晟 杨晓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格兰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以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借鉴。不同于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中国央行主要是数量调控为主、价格调控为辅。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中国当前最优选择,但未来中国央行在价格调控、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工具创造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注:作者肖立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太平洋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杨晓系太平洋证券宏观分析师。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基于货币发行的视角
王信 郭冬生

  摘要: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是历史逐步演变的结果。学界普遍认为,作为最后贷款人是央行的核心特征。本文在梳理国际学术关于央行核心特征探讨的基础上,从金融货币发行的视角出发,探讨20 世纪上半叶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在中资银行中,大清银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都作为特许发钞行,不同程度地承担了央行发钞职责,并在不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纵观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主要有四个特征:第一,央行各项职能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其中货币发行最为基础。第二,初期央行职能不一定由名义上的央行统一、集中行使,关键看实际作用的发挥。第三,央行早期格局和作用的发挥,是社会政治经济各种因素博弈的结果。第四,战争和危机可能加快统一央行制度的形成,但也可能使该制度变得更加脆弱。
  关键词:中国中央银行制度 货币发行 起源
  注:此文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所)、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共同推动的货币史研究系列成果之一。作者王信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郭冬生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文章观点与作者所在单位无关,感谢石俊志、何平、石涛、蒋立场对本文的宝贵意见。

居民透支了吗?
伍戈 高莉 吴丽君

  摘要:随着房价的攀升及按揭贷款理念的兴起,我国居民杠杆率明显上。在此背景下,近期居民消费增长乏力,引发各界对于高债务透支居民购力的担忧。本文通过对中国杠杆率和消费数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居民债杠杆呈现以下特征:一方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债务杠杆水平差别较大;一方面,现阶段居民杠杆抬升对消费的带动效应或大于挤出效应。未来随我国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居民杠杆率或将继续温和上升。
  关键词:居民杠杆 居民消费 透支
  注:作者伍戈系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莉系长江证券研究员,吴丽君系长江证券实习研究员。

房地产税税制要素设计
侯一麟 张平 任强 马海涛

  摘要:适时开征房地产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要求,税制优化的基本准则可概括为五条:税负公平、注重效率、税入充足、税政得当、透明运行。实施新税有五项关键:立法讨论充分公开;全国人大立法,制定房地产税基本条款,授权地方政府开征房地产税;地方自主不求划一;房地产税收入由各地在中央规定范围内自主支配,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提高基层政府征管动力;根据市价进行年度房产价值评估,公布辖区内每栋房地产的市值、评估值、应税额、纳税额等,建立自我约束、相互监督,防止滥权腐败。房地产税不会直接导致经济衰退,反而有利于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引导大众理性消费,缓解财产两极分化,提高民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获得感,拉近基层政府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开征新税没有完美时机,何时开征都有利有弊、有人受益有人吃亏、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房地产税定为地方税、收入由区县政府自主支配后,区县之间可能发生税源竞争,表象多种多样,但实质是税基;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开征房地产税,决策者必须慎重掂量公众的纳税意愿。
  关键词:房地产税 设计
  注:本文作者侯一麟系美国西拉丘斯大学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张平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任强系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马海涛系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补充养老金、资本市场、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
沙雁

  摘要:国际经验表明,大力发展补充养老金是各国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核心举措,且补充养老金能够支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重视长期投资权益类资产、赋予个人投资选择权,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是市场化导向的补充养老金制度的三大核心设计。针对我国补充养老金改革,主要提出以下四点建议:提升各类养老金的权益类投资比例;壮大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推动个税递延商业养老试点转常规;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实施个人投资选择权试点;充分发挥公募基金补充养老金投资主力军的作用。
  关键词:补充养老金 资本市场 实体经济 权益类资产 公募基金
  注:作者沙雁系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主任。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政策:国际经验梳理
郭嘉沂 张梦

  摘要:当前资本账户稳步开放背景下,我国坚持“宏观审慎+微观监管”的跨境资本管理框架。本文着重梳理跨境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经验。宏观审慎政策旨在逆周期市场化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IMF 的CFM 是施加在居民或非居民资本交易以及相关转让或付款上的限制措施,旨在缓解跨境资本流动“激增”对经济体的短期冲击,与我国跨境宏观审慎政策相近。全球流动性以及风险偏好变化等外因会影响全球资本流向,最终不同新兴经济体汇率弹性等内生差异将决定资本流动失衡的“激增”程度。面对“激增”,IMF 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是首选,只有当经济出现过热或衰退迹象时,或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存在时滞的情况下才可实施CFM。CFM 措施包括价格类、数量类、限制类和信贷管理类等工具,未来我国可在价格类CFM 工具(类托宾税) 上进行更多探索。
  关键词:资本流动管理(CFM)
  注:作者郭嘉沂系兴业研究外汇商品团队首席汇率分析师,张梦系兴业研究外汇商品团队助理分析师。
相关新金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