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SFI
动态
出版物
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机构与模式 作 者 : 谢平 陈超 陈晓文 等著 出版方 : 中国金融出版社 日 期 : 2015年3月
内容简介

 

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机构与模式

谢平 陈超 陈晓文 等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5年3月

作者简介

谢平: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学术顾问。1996年、2000年和2005年曾三度获得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任兼职教授。

陈超: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先后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著有《谁在管理国家财富》,并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10年起同时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属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陈晓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现供职于中央汇金公司。

 

推荐语

早在2000年左右,谢平教授就对互联网金融的有关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近些年他逐步将互联网金融的思想系统化。本书是谢平教授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继《互联网金融手册》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书不乏耳目一新的理论创新,也不乏紧扣现实的剖析与对策建议,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   成思危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猝不及防,世界正在被颠覆,世界正在被重塑!而在这翻天覆地的巨变中,互联网成了创意的沃土。它迎来了无数的创客,又创造了无数的神话!谢平教授以其一贯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互联网金融这一交叉性的新兴领域。这个领域已迎来很多创意的不速之客,它也正在酝酿着更宏大的神话。本书是迄今为止我见到的关于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行业的一部力作,它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真诚把此书推荐给所有关心用创意推动金融变革的人们。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林左鸣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它秉承了互联网的平等、开放和共享的特质,挑战传统金融业,并尝试在更为广阔、分散的时空有效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谢平教授的新作是一部非常及时、全面的著作。P2P网络借贷是一个热门话题,争议比较大。谢平教授带领课题组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理性地分析P2P网络借贷的挑战和问题。本书兼具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值得所有关注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读者认真阅读。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  杜 平

过去2年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异军突起。谢平教授是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的先知先觉者。本书聚焦P2P网络借贷,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当前P2P网络借贷的方方面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郑新立


目录

第一章  2014—2015 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新趋势

第一节  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与新趋势

第二节  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新趋势

第三节  互联网货币的发展与新趋势

第四节  大数据在征信和网络借贷中的发展与新趋势

第五节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与新趋势

第六节  众筹融资的发展与新趋势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的基础理论

第三章  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概况

第二节  营销管理分析

第三节  信贷管理分析

第四节  风险管理分析

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的国际经验比较

第一节  美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状况

第二节  英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状况

第三节  其他国家P2P网络借贷发展状况

第四节  国外P2P网络借贷发展状况比较

第五章  中国P2P网络借贷市场的主要商业模式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的主要业务模式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的营销管理模式

第三节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模式

第四节  P2P网络借贷的定价模式

第六章  P2P网络借贷评级体系研究

第一节  评级体系介绍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评级现状

第三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评级体系方法论 

第七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研究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监管现状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的必要性

第三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目标和实现路径

 

访谈录

附录一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简介

附录二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2015年)


序言

  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繁荣壮大的同时,也暴露出发展初期存在的一些问题。P2P网络借贷作为最能体现互联网金融特征的新型金融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和认可。2014年12月12日,全球最大的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市值达到90亿美元左右。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及成熟资本,也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相关战略布局,而政府决策层也积极释放明确信号,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虽然目前P2P网络借贷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征信体系的健全,P2P终将迸发强大活力,逐步通往理性的繁荣之路。

P2P是最能代表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安排

  理解P2P需要想象力。P2P并非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理念与方法的革新。狭义的P2P是指P2P网络借贷,即债权众筹;广义的P2P是指参与者之间通过互联网直接达成的任何金融交易行为,包括各种金融产品的类众筹、P2P换汇、甚至网络慈善筹款等,其主要特征是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金融脱媒。金融产品需求者在互联网上通过不同的APP平台寻找金融产品的提供者,以达到风险和期限的匹配,此时互联网就是一个以个体为中心,以关系为纽带,囊括信息、交易的自组织金融市场。

  P2P是最能代表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新型金融组织形式,互联网连接一切、高速匹配、海量信息以及边际成本趋向零的特征,使得P2P具备任何一种传统金融体制不能比拟的优势:

  一是极大地扩大了金融交易边界,有效降低了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目前的金融体系均受到交易成本的约束,唯独P2P市场可突破交易成本的约束,其边际成本趋向零,使得P2P更加适合解决小微贷款、完成跨区域贷款等短平快的金融交易,实现资金快速周转。效率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P2P网络借贷市场在理论上可以成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市场。

  二是最能体现互联网金融的精神。金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获得的服务,金融不应贵族化,而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恰恰是自由、开放、平等、共享、民主、大众化、民主化、去中心化,而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其精神通常和资本的逐利性联系在一起,导致富者更富。互联网金融的特性无疑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人平等这个目标。正如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曾指出的,金融的大众化将原本仅有华尔街客户享有的金融服务特权,传播给沃尔玛的客户们。目前来看,P2P网络借贷市场是最能体现金融民主化和大众化的金融市场,使得信用好的个人可以获得与大企业利率一致的贷款,普通民众可以像专业金融机构一样参与放贷,实现自己的金融权利,即使不参与信托等高门槛理财产品,也可享受同样的利率回报。

  三是促进了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的趋势。不论是理论上还是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机构从来不应是个暴利机构,P2P作为有强烈互联网属性的新生金融力量,可加快金融脱媒的过程,从而有效降低社会资金成本,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从短期来看,P2P从事的还是“新瓶旧装”的信用中介业务,但是在我国金融管制的大背景下,这种初期形式的P2P为我国存在了千百年的传统民间借贷赋予了新的活力,弥补了长久以来我国正规金融中小微贷、高收益债的缺失,对促进传统金融机构由垄断走向竞争、推动利率市场化、倒逼监管改革、减少金融管制、减轻金融压抑等均有重大的意义。

三大因素促使P2P迅速发展

  目前,P2P规模虽小但增长迅速,究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可以发现三大因素催生了P2P现阶段的繁荣:一是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第三方支付等技术因素的大发展;二是金融监管的放开,目前对P2P并无特殊监管,丰厚利润吸引了大量P2P平台的建立;三是细分市场的需求,对民间借贷等小微贷或高收益债的大量需求,直接反映在P2P贷款余额的增加上。目前中国的P2P更多体现的,还是民间借贷的网络化,属于特定阶段的产物。

P2P发展的核心障碍是征信系统不健全

  数据基础和外部监管,是P2P网络借贷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中国P2P处于发展的草莽时代,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跑路、倒闭情况不断,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质疑声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监管缺位、准入门槛较低;二是我国的征信系统尚待完善,P2P平台缺少海量的大数据基础,从而制约了网络借贷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成为目前P2P发展的核心障碍。

  赢者通吃的特征使得P2P平台必须把握先发优势,对P2P平台来说首要任务是要活下来,要想活下来必须扩张规模。由于数据基础薄弱及面临的激烈竞争,P2P在发展初期必然要进行担保,并进行大量的线下尽职调查,造成现阶段P2P的运营成本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P2P网站不得不采取本金担保、提取风险准备金、委托专业放贷、债权转让及对接理财资金池等措施,不免触及监管红线,同时由于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的存在,短期的流动性问题促使一些P2P平台选择了跑路。

  然而这些问题会随着数据的积累而改善,一是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二是P2P自身的数据也在不断积累。当P2P的重复博弈足够多的时候,P2P的发展将与其数据积累之间形成正向回馈机制,交易成本自然会下降。在大数据背景下,参与P2P的投资者越多,数据积累就会越多,海量数据将支持P2P平台更加精准地把握风险,走向正常运营,从而降低坏账率水平和运营成本,实现去担保化,成为完全的信息中介;而部分采用信用中介形式的P2P平台也可以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凭借自身多年客户及经验的积累,成为民间资本设立银行的一种模式,更进一步推动传统银行市场化的改革。

P2P监管应该以数据为主

  P2P监管始终要以数据为基础进行信息监管。目前,中国的监管理论完全是针对银证保等传统机构而设置,包括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资本充足率以及流动性监管等,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于诞生于互联网的P2P形态,以高门槛以及资本充足率等为主的传统银行监管手段,去要求P2P,可能与其互联网精神的初衷背道而驰。

  作为信息中介,P2P监管应采取类似于直接融资的充分信息披露原则,关键是信息充分公开,包括股东信息、交易程序、管理层构成、交易记录备份等,让任何投资者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好搜索引擎的作用,部分监管任务可以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来完成,具体的监管工作不一定必须由监管机构负责。另外,更加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负责监管规则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对监管任务执行机构的行为进行督查,对相关从业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事后处罚,减少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缩小风险出现后波及的市场范围。

P2P将改变传统金融模式

  目前我国P2P本质更接近互联网小微贷,只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更接近一个边缘的金融市场,还远远不能撼动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然而正如凯文.凯利说的那样,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最为明显的事例是电子商务对于零售、拍卖等传统行业的冲击。互联网行业在刚开始进入这些存活多年的传统行业时,看上去都比较边缘化,一开始只是占据一个小板块,但慢慢就会侵占整个渠道,进而倒逼传统机构改革。在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过程中,例如第三方支付以及P2P的大发展,就有可能控制银行存款渠道进而倒逼银行改革。因此我们强调,对待互联网金融要有想象力。虽然未来是不能预测的,但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把握,对金融体系来说,理想中的市场应该是平等、自由、便捷、高效、信息不对称程度及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的、更加有效的金融市场,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需求或者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向上来说,这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的运作方式更符合这个发展方向,这里我们借助美国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的说法,“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未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P2P会做得越来越大。P2P的发展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信息积累和处理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将迅速从低基数水平快速增长。

  未来的P2P不只可以在“P”的内涵上扩大,交易产品也将更加丰富。P2P不仅仅是一个小额网贷市场,类似网贷的派生业务未来将在P2P市场上慢慢变大,会派生出许多类似P2P的包罗万象的其它金融业务,例如在P2P基础上的非标资产、个人和个人的交易行为、类众筹业务等,任何金融产品的撮合都可以在P2P平台上达成。这时的市场更接近充分有效市场,一旦达到充分有效市场以后,P2P对信贷配置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资金运转更加有针对性,信者有其贷,金融的细分市场将做到极致,最终让实体经济更加稳固。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程度极低的情况下,不同风险的市场均衡价格将会实现,由内幕消息等特权途径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将微乎其微,通过纯粹的资本运作一夜暴富终将变成神话,这更符合金融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功能性市场的定位,自由平等的大众化精神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届时每个人对金融产品的价格会有更一致的认识,金融产品不再是晦涩的结构复杂化产品,未来,挑选金融产品就像买卖日常用品一样方便,只需根据个人口味和风险偏好水平来挑选;金融专家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金融基础理论的研究上。这便是我们理解的P2P市场,而这只有依靠互联网才能做到。

  本书是2015年度博鳌亚洲金融论坛年会《互联网金融报告》课题组辛勤工作的集体成果。自2014年以来,我承担了两届博鳌亚洲金融论坛年会《互联网金融报告》项目。这一项目得到《博鳌观察》和陆金所的大力支持,《博鳌观察》的宋功武、欧阳海燕及其团队对项目执行、访谈安排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不少细致深入的工作。项目执行的具体分工上,陈超负责项目执行,对报告的技术路线、进度管理、访谈设计和内容安排做出了主要贡献。陈晓文负责报告的汇总、校对以及各章内容协调等主要工作。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包括邹传伟、刘海二、倪经纬、田薇、杨硕、刘利红、高翔、苗文龙、石午光、张德进、计葵生、范如倩、周群等。

  过去2年,为充分把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课题组还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多轮行业研讨会,先后邀请了近30多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专家、学者与会,并对多家国内外机构进行了访谈。在美国出访期间,我也带队对lending Club、Bankrate等国际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了拜访。我们对参与访谈与研讨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2012年,我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办的“金融四十人年会”上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以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创新层出不穷,研究百花齐放。我也承担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关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内部课题,并出版了《互联网金融手册》。在2014年7月的“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我就“P2P网贷的价值与监管”发表了演讲。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支持,在此我们表示感谢。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开放世界,诸多问题尚无定论,唯有百家争鸣,方能去伪存真。期待更多的朋友投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推动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谢平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